久久耽美 > 古代耽美 > 臣万死陛下万受 > 第135节

那人闻言竟笑起:“名节?我南宫霁此生若能逃脱佞幸罪名便已是大幸,还堪论名节?只恐身后,吾辈之声名尚不如韩董之流!”

“南宫霁,你。。。”越凌终是不能再忍,怒极拍案。孰料言方出却觉眩晕不止,一时便连扶案也不能站稳了。向后踉跄一大步,终是跌坐进椅中。

这头痛目眩之症,原经孙世骧施针调治已渐好,只是尚未能治愈,但遇困顿劳乏,亦或心绪不佳时,便致复发。

南宫霁见状,心中初也一惊,然思来他此为旧疾,当是无碍,便又宽了心,只是言语锋芒渐敛,不敢再多激他,只劝他回宫而已。

越凌闭目不言,好一阵,觉眩晕渐去,才缓缓睁眼,目光已回复先前的柔和,看来心绪已平复下。

“霁,今日我来,本意乃欲补先前之失,你既心意已明,则蜀王之位,自然非你莫属;二则,当日因宇文氏之事,与你之约,诚是我一时之气而起,并不作数,你可放心。”

那人却漠然:“如此说来,陛下当日要我长留京中也是戏言了?既这般,则陛下打算何时令我归蜀?”

越凌一怔,心似忽教一根尖刺扎了下,痛楚难当!

暮色惆怅。

穿过前庭,越凌不经意回首一顾:内中灯火通明,已全掩去了夜色之冷寂。只可惜这等欣荣之景,不知还得持续几日?一旦那人归去,则这宅子,从此或便再难见天日了罢。但思及那景,心中便无比凄凉。

神思恍惚中,已出府门去,却见李琦尚在门前徘徊,自言有事忘与表弟言,所以静候至此。

但见越凌面色似晦暗,心知必是与那人不欢而散,遂道:“世子这些时日为酒色所惑,神志不清,言行若现不逊,还望陛下恕罪。”

越凌苦笑,转身叹了一气,不知为何,胸中愁苦忽而有些压抑不下,幽幽道:“他终日沉湎酒色,身名已为败坏,你既知此,却未出言一劝?”

李琦似为诧异,思忖片刻,欲言又止。

蹀躞湖边。

四周阒然,惟虫鸟之声一二偶自树荫草丛透出。

东天,一轮满月正斜挂天际,银光铺洒湖岸,夜色中的长堤垂杨、柳影浮萍,此刻看去皆别有意趣。

那人终是停住了脚步,面湖而立,轻声一叹:“吾但独自望月,便常回想起当年陈州之行,彼时幸得有你,否则后果诚不可料!如今思来,尚为汗颜,实是少年鲁莽,行事轻率,几多不堪回首。”

李琦垂首恭敬道:“陛下自有天意庇护,李琦不敢居功!然说少年时,孰人不曾有过些轻妄之念,陛下只不过未能免俗而已,实不必为此自扰。”过从不深,却也粗知今上性情,因而无意虚以委蛇。

越凌一笑,似也认同。静默片刻,却又问道:“说来你李氏是仕宦权贵之家,想必族中子弟多登青云,你却为何偏入这商贾之列?”

李琦一笑似自嘲:“琦资质愚钝,自小读不进诗书,才情在诸兄弟中居于末等,所以纵然族中后辈可受荫封,到底也轮不上我;况且吾才疏学浅,若登仕途,必然贻笑大方!所以从未动过入仕之念。再说来,吾自幼便不安分,喜好四处游历,如今做个行商,却也算得遂愿罢。”

越凌并无意去揣摩他言中真假,实则那一问,也不过随意而已,然既说到游历,他却又心起好奇,道:“听闻你曾游历多处,还数回西下,抵过吐蕃回纥等地。所谓天下之大,却为何最终又决意落足汴梁?”

本是寻常一问,却令李琦心生多想,似觉他此问怀有深意。遂加斟酌后,才道:“汴梁黄金地,富甲天下,繁荣为世之最,琦之初心,自然向往之!”稍一顿,却又似感慨:“我与表弟自小情同手足,他当年独入汴梁,我恐他无依孤苦,随来京中欲为照应,实也算得初衷之一罢!然初到汴梁,吾不过一介潦倒行商,行走两地倒贩药材而已,营生本多艰难,好在得表弟相助,才终得以在这京中立足!”

越凌闻言倒也有感:“所谓兄弟手足,然可惜世间,尤其王侯贵胄之家,同室c,ao戈,素来不为鲜见。倒是你表兄弟间,这番厚义实令人称羡!”

李琦自称是。

喟叹过后,越凌又似随意道:“说来,你入京至今,时日当也不短了罢?”

李琦颔首:“约莫有七八载了。”

越凌道:“却不思归么?”

李琦似一怔,旋即摇头:“行商者,常年奔波于外,本是常情。且说来,我因生意之故,常在汴梁与蜀中两地间行走,乡情与我,实是无从言起。倒是。。。”略一沉吟,“行商不同于宦游,彼者身负官命,身不由己,归期无定,想来是因此,才有‘故乡今夜思千里,霜鬓明朝又一年’之叹罢。”言罢看那人,此刻正凝眉望月,方才之言,不知听进否。

“故乡今夜思千里,霜鬓明朝又一年!”过去许久,那人才垂眸苦自一笑:“世间的悲欢离合,天伦不聚,多因身不由己,而此中,多少是朕之过?”

李琦闻之自为诧异,一时,也不知该接言否。

那人回眸:“南宫霁入京十载,你也以为,他如今,是当归了么?”

但闻此,李琦心内倏忽无比清明,即刻恭身揖下:“陛下若问的是蜀中世子,则琦断不敢置喙,然若陛下所问,是琦之表弟南宫明初,则琦以为,他当下心智,已然陷于混沌,萎靡之态,可谓不堪,因而留在京中,实非上策!还恐这般下去,大


状态提示:第135节--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
http://www.520dus.com/txt/xiazai187638.html